聯(lián)系方式

首頁 > 翡翠知識

古玉保養(yǎng)的“三忌”與“四怕”

時間: 2011-02-21 05:51:58來源:意綿綿珠寶

        古玉為古代美石之泛稱,具有質(zhì)地細膩、色澤濕潤、瑩和光潔、冬不冰手、夏無激感等優(yōu)點,遂為世人所喜愛并逐步成為封建禮制的重要表征。
        中國人對玉的特殊喜好自古有之,古人云,石之美者為玉。也曾有人形象的比喻,玉是大地的舍利。被譽為華夏文明第一塊奠基石的高古玉,有著高深莫測的神秘色彩。在古代,君子無故玉不去身,君子與玉彼德焉。而玉的溫潤色澤象征仁慈,堅硬質(zhì)地象征智慧,不傷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義。民間相信玉能護身、驅(qū)邪,代表著正氣和靈性。對于古玉,可以工精、質(zhì)優(yōu)、色巧、形奇為標準進行收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古玉忌腥:

        玉器與腥物接觸,不但使玉器含有腥味,也會傷至玉質(zhì)。人們發(fā)現(xiàn),在海濱出土的玉器,往往沒有一件是完美的。古人認為,這便是由于腥氣或腥液所傷。實際上,是因為腥氣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學成分,如鹵鹽等,對玉器有一定的腐蝕,而導(dǎo)致玉質(zhì)受損,所以古玉要避免與腥物相觸.

古玉忌油:

        所渭忌油,是指古玉應(yīng)避免接觸油膩。這是因為油脂可封堵玉質(zhì)的微細孔隙,使玉質(zhì)中的灰土不能退出來,玉器自然不會瑩潤,也便不會透出所謂的“清光”,古人認為玉石中有排泄雜質(zhì)的管道,并稱之為"土門"。所謂"土門"即是指玉石本身所具有的微細孔隙。玉器因在地下長期受水浸土蝕,微細孔隙中自然滲入土質(zhì)或雜質(zhì)。養(yǎng)護的目的便是盡量使其雜質(zhì)"吐"出,便可使古玉還原。有些人以為將古玉抹上些花生油或在鼻上、面額、頭發(fā)中沾些人體油脂,可使古玉顯得油亮、溫潤,實則是一大忌。因為這樣做的結(jié)果使得"土門"閉塞,反而對玉質(zhì)有害。

古玉忌污穢:

        古玉忌污穢的道理與忌油相似,即污穢會使"土門"閉塞,而使玉質(zhì)中的灰土不能退出,甚至反受其濁。即使日玩日盤,也是勞而無功,甚至弄巧成拙。因此玩玉之時,事先要洗凈雙手。

古玉的“四怕”:

古玉怕冰

        即所謂"畏冰"。過去的玩玉之人認為,如果古玉時常近冰,或被凍,則色沁就不活,沒有潤感,謂之"死色"。有人以為將古玉放在冰箱中冷凍,會使其"通透"和"質(zhì)堅",實在是一大錯誤。正相反玉質(zhì)可能會產(chǎn)生裂紋而不可挽救。

古玉怕火

        即所謂"畏火。。古玉如果??拷鸹驘嵩?,則可能使"色漿"盡褪,所謂色漿主要是指玉質(zhì)的表面光澤和透明度。古玉近火受熱,尤其是高溫,可導(dǎo)致裂紋的產(chǎn)生,亦可傷及玉質(zhì),從而失去光澤,降低透明度。不要說是古玉,即便是新玉,也是一樣。此外也因為玉器多有"過蠟",因而高溫易使蠟熔化,而便表面光澤降低。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見珠寶店的玉器柜臺中放著一杯水的原因。由于柜中的射燈溫度較高對玉器不利,而水可調(diào)節(jié)柜中的溫度和濕度,從而減少射燈對玉器的影響

古玉怕姜水

        即所謂"畏姜水"。有些人本以為"姜水"乃除腥除臭之物,正可除去出土古玉的土腥氣或腐臭氣。誰知卻傷及玉質(zhì)。古玉與姜水接觸,往往會使已有的沁色黯淡無光。如果浸的太久,還會使玉器渾身起麻點。以后即便不斷"盤玩",也難以補救。

古玉怕驚怕跌

        此即所謂"畏驚氣"。是指當佩戴者受驚或不慎,將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于硬物之上,重則"粉身碎骨",輕則產(chǎn)生裂紋,即使看不見裂紋,也不意味其完好無損。因為重撞之下,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總會受影響,即便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細裂紋,也是玉器的隱患。因此玩玉者講究平心靜氣,戒驚戒燥,這也是修身養(yǎng)性的內(nèi)容。
 

分享到:

您可能喜歡

最佳拍檔

緬甸天然A貨冰糯種翡翠葫蘆掛件

3900包郵
jia
恭喜發(fā)財緬甸老坑天然翡翠A貨如意掛件

恭喜發(fā)財緬甸老坑天然翡翠A貨如意掛件

1716包郵 ¥1950
jia

共計:¥5616

共省:¥234

最新資訊